日本文化艺术专题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课后测试
1、(1分)日本四周环海,而且其近海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地中海的海洋生物为1322种,日本近海的则多达(_____)。丰富的海洋生物为日本民族提供了丰饶的食物来源。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种地理位置有时还发挥了保卫日本民族与日本文明的作用。
A、3492种
B、2657种
C、1987种
D、3098种
答案:A
2、(1分)日本人对大自然怀有感激与(_____)的双重感情。他们感谢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森林、海洋、较丰富的食物和四季温暖湿润的气候,同时又畏惧大自然时时带来的地震、台风、火山爆发、山体滑坡。
A、恐惧
B、崇拜
C、尊敬
D、依赖
答案:A
3、(1分)日本的风土很适宜人的居住与生活,繁茂的森林和丰饶的海洋为日本民族提供了较充分的食物,原始时期的日本人春季采集山菜,夏季捕捞鱼贝,秋季采集树果,冬季捕猎(_____)和鹿,年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循环频率与温带森林的季节性循环频率相互吻合,可谓人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A、孢子
B、野猪
C、羚羊
D、犀牛
答案:B
4、(1分)史前的日本民族由于生活在一群孤岛上,没有与外民族发生冲突与交流的机会,又由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为其提供了较丰饶的可采集、狩猎、渔猎的食物资源,使得史前的日本石器时代特别地漫长,大约持续了(_____),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长的一例。
A、20000年
B、9000年
C、7000年
D、8000年
答案:B
5、(1分)日本文明发达较晚。当中国大陆已发生夏、商、周国家体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思想体系的建立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日本列岛上仍没有(_____),没有阶级的分化,也没有过战争,甚至没有过大的部落和明显的图腾。
A、军队
B、石器
C、农业
D、铁器
答案:C
6、(1分)任何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所谓文化环境是指一个民族本身的生活圈与世界其他生活圈的文化关系。日本的周围,西北接近西伯利亚,西面与中国仅一水之隔,西南离印度不远。(_____)、中国、印度这三个亚洲古代的文明圈以其强大的文化势能向周围辐射,结果,这三种文化都达于日本列岛,促进了古代日本的文化进步。
A、朝鲜
B、东南亚
C、西伯利亚
D、蒙古
答案:C
7、(1分)最先进入日本列岛的是西伯利亚文化,西伯利亚文化是古埃及文化东经土耳其斯坦至西伯利亚小麦地带和叶尼塞河一带形成的。这种文化因先于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进入日本列岛,因而成为日本文化的根基。如日本原初的弓箭文化,削尖舌头石器文化。原始土偶上所显示的服饰文化,及表现在精神领域上的自然崇拜、精灵崇拜等现象也可以在西伯利亚(_____)中找到源头。
A、伊特鲁里亚宗教
B、萨满教
C、斯拉夫宗教
D、波罗的宗教
答案:B
8、(1分)其次进入日本列岛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发端于黄河流域,由炎黄奠基,在内部融汇各族文化,从外部吸收外来文化而繁荣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虽晚于西伯利亚文化传入日本,但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文化性格的包容性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从公元前三世纪起一直不间断地波及日本,对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甚大。特别是秦汉时期的物质文化、隋唐时期的(_____)、宋元时期的宗教文化、明清时期的民俗文化的东传,力度大,影响远,成为了日本文化艺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A、制度文化
B、城市文化
C、科举文化
D、书画文化
答案:A
9、(1分)继而进入日本列岛的是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在(_____)流域繁荣起来的古代先进文化之一,印度文化的日本传入主要表现在佛教的传入方面,佛教自3世纪经中国、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至6世纪为日本统治阶级接受,伴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的佛教思想、佛教艺术、佛教习俗都对刚刚起步的日本影响甚大,但必须注意到佛教到达日本的途径问题,也就是说,最后到达日本的佛教是经中国文化反刍出来的佛教,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
A、恒河
B、印度河
C、湄公河
D、纳巴达河
答案:A
10、(1分)大概在日本列岛还未与大陆完全分离的冰河时代,亚洲大陆临近列岛的民族即通过陆桥移至列岛,成为日本列岛上的人类的祖先。他们其中的主要部分是利用(_____)方面的陆桥而南下的原生于西伯利亚地方的旧虾夷人。这些原住西伯利亚的人群恐怕是为了寻求温暖的气候而南下的。他们先是居住在日本列岛的东北地区,尔后分散至日本列岛的各处。(所以,日本早期石器时代的遗迹在日本的东北地区多有发现)这些人属“古蒙古利亚人”的一部分,其特征是身材矮,脸型短,鼻扁平。然而,至公元前3世纪,在秦始皇的统一大略及苛政的影响下,以徐福为代表的中国大陆移民大量进入日本,他们属于“新蒙古利亚人”系统,身材高,脸型长。他们开始时居住在日本的西南地区,尔后扩散至日本的中部与全土,与“古蒙古利亚人”合流为一体。中国对日本的移民输送从3世纪一直持续到6世纪,在人数上则是“新蒙古利亚人”大大多于“古蒙古利亚人”。这两支人群逐渐混血而形成大和民族,这一混血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
A、济州岛
B、库页岛
C、朝鲜半岛
D、冲绳岛
答案:B
第2章课后作业
1、(1分)打制石器在制作完成的过程中,有人类加力的因素,也有自然石本身纹理龟裂的因素。但(_____)石器的情况就不同了。它本身包含有人类对于自然物的批判和超越。人类根据其生产生活的需要,先在头脑里描绘了一个工具设计图之后,再将石头加工至成形。可以说,如此这般加工出来的石器是自然界中没有的,是世上独一的。
A、磨制
B、机制
C、水制
D、手制
答案:A
2、(1分)日本原始时期的陶塑表面有很丰富的纹样,由于这一陶塑装饰法在世界雕塑史上显得十分突出,即而,距今12000年前至公元前(_____)年的这一时期就被人们称为绳纹时代,其文化被称为绳纹文化,其陶塑也被称为绳纹陶塑。
A、100
B、300
C、500
D、2000
答案:B
3、(1分)陶塑与石器不同,它不是对现有物体的修改,而是一个(_____)创造。所以说,陶塑是高级的造型物。列岛居民先把粘土搓成一个长条状,然后环绕堆积成器形。在其外侧抹上一层高质量的细粘土,以提高保水性能。接下来,人们便在陶坯的表面用滚动绳子的方法施以纹络,其行为的目的,可以考虑是为了防滑。但后来,人们又在绳纹的上层粘贴上装饰条,或将绳纹中的某一部分磨平。这些行为就不仅仅是为了实用了。日本列岛的居民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审美的情趣与创作的冲动。
A、集体的
B、独特的
C、从无到有的
D、自我的
答案:C
4、(1分)绳纹时代的列岛居民,他们只求与大自然共生,只求大自然给予他们更多的恩惠,而没有产生(_____)自然的念头。这种对于自然的消极态度反映在艺术创造上的时候,就表现为对自然物体的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其结果是,这种缺少对自然物体模仿的具有浓厚的主观性、观念性的绳纹雕塑便诞生了。
A、诅咒
B、亲近
C、顺从
D、征服
答案:D
5、(1分)结束绳纹陶塑历史的是传自于大陆的弥生陶塑。弥生陶塑是随同大陆移民从日本的西南部发生而逐渐遍布本州岛东北部的。弥生陶塑没有绳纹陶塑那种无目的、量块的堆积,而是重视(_____)。没有绳纹陶塑的那种多余的装饰条,而是着意用器形本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弥生陶塑不是由绳文陶塑演变而来,而是传自于具有农耕文化的亚洲大陆。由于农耕文化对于器皿的要求较为丰富(贮藏种子、贮粮、贮水、煮食、蒸食),其器皿的类型必然多一些。
A、小型化
B、轻体化
C、美观性
D、实用性
答案:D
6、(1分)古坟陶塑随着时代的推移从单一发展成多样,从简单发展至丰富。但与中国汉代明器不同的是,日本的古坟陶塑全部被放在了墓外,而在墓内的陪葬品是来自(_____)铜镜、勾玉、金铜的盔甲、马具、首饰等。这是由于日本古坟时代正处于大量的大陆移民涌入列岛之高潮所致。
A、西伯利亚的
B、印度的
C、大陆的
D、朝鲜的
答案:C
7、(1分)日本法隆寺释迦三尊铜佛像的造佛师司马止利的祖父司马达等是于522年从大陆东渡日本的佛教信徒。司马一姓在六朝时期的河南地区十分发达,(_____)就是司马一族的天下。西晋被灭之后,其子孙很可能流落四处,其中的一支带着大陆的佛像制作技术从山东半岛经南韩登陆日本的情况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A、北魏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答案:C
8、(1分)8世纪下半叶,由随同鉴真一起东渡日本的鉴真的弟子制作的《干漆鉴真像》为嚆矢,其后不久,由日本造佛师制作的《干漆阿修罗像》使干漆像技术达到了顶峰。阿修罗三头六臂,是佛法的保护神,为天龙八部之一。此尊《阿修罗干漆像》童颜瘦身,满目慈爱,反映了落地于日本的佛教艺术之亲近自然的倾向。干漆像的制作顺序是这样的:先做一个泥塑的芯,然后贴上若干层(_____),待固定成型之后,抽掉泥芯,中间放入一根木条来支撑一下,尔后在外表反复刷漆定型。
A、宣纸
B、麻布
C、绢布
D、竹布
答案:B
9、(1分)在经历过铜铸、夹纻漆、彩塑之后,日本利用自己木材丰富的特点发展木雕佛像。但木雕有逾年干裂的缺点,于是便发明了拼装式造像法,即将木雕像的几个部分分别加工制成,将里面多余的木材掏空,只留下表面部分的5公分左右的木板,然后将这些制好的部件拼装在一起。这样做既可以防止木像干裂,又可以实现流水作业,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佛像的大量需求。而在1052年完成的(_____)凤凰堂的阿弥陀拼装木佛像就是日本民族风格塑像艺术的结晶。
A、唐招提寺
B、平等院
C、药师寺
D、东大寺
答案:B
10、(1分)我们从雕塑审美上来分析这尊1052年完成的阿弥陀拼装木佛像。其每一个细部都被曲线微妙地连接着,甚至找不到一个直角的切面。其袈裟轻轻地披在身上,似乎就要垂落。佛像双目半睁半闭,外眼角下垂,双肩放松下垂,神态安详恬淡,类似一位无事的贵族。雕塑师(_____)将当时日本人所崇尚的优美、圆满的阿弥陀极乐世界用木雕的方法表现出来。再看其背屏、项光、身光、顶盖的部分均用华丽的宝相花纹装饰。墙壁上方吊装有51个云中供养菩萨像,他们在奏乐起舞。此佛像被誉为日本木雕艺术的极致,广为后人效仿。更为可贵的是,此佛像未经任何修缮而保存至今。
A、运庆
B、定朝
C、止利
D、重源
答案:B
第3章课后作业
1、(1分)雅乐、能乐、人偶净琉璃、歌舞伎被并称为日本四大古典舞台艺术。从历史的沿革来看,雅乐形成得最早,大约在10世纪,属于(_____),由多国优秀的音乐、舞蹈要素构成,有绚丽多彩之美。能乐形成于15世纪,多从日本古典文学中提炼内容,受到了武士阶级的喜爱和欢迎,有幽玄、孤独、静寂之美。人偶净琉璃与歌舞伎形成于17世纪,多表现富商市井生活,得到了城乡民众的喜爱和支持,有热烈、激昂之美。
A、贵族文化
B、皇家文化
C、大众文化
D、平民文化
答案:A
2、(1分)雅乐的源流可以溯至中国。“雅”字被解释为“正统”之意,雅乐即是正统音乐的意思,在儒家的礼乐思想的支配下,雅乐被规定为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的祭典音乐。雅乐是(_____)所提倡的礼乐制度的附属性文化。“礼”指为维护社会秩序所行的礼仪,“乐”指调和人心的音乐,有礼有乐的社会才会有秩序,人心才会调和。春秋时期的雅乐随中华文明的远播而传至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区,在各地区又演化出具有民族个性的、类似春秋雅乐的乐舞。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
3、(1分)10世纪以前,由日本雅乐寮教习、传承的雅乐中既有日本本土国风歌舞,又有外来的乐舞。但二者的性质和用途截然不同。前者因不断融合原始信仰中的祈祷歌舞,具有表示臣服和朝拜的宗教性质,庄严肃穆,只在(_____)的奉神活动时进行。后者因融合有多个大陆民族的文化要素,热烈奔放,具有娱乐的性质,可在各种庆典集会上演出。
A、寺院
B、神社
C、皇宫
D、道观
答案:B
4、(1分)10世纪时,异常发达的日本宫廷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对峙性游戏的种类繁多。如:赛马会、赛歌会、赛香会、赛草会等。雅乐中的外来乐舞的表演也被纳入其中。来自中国(包括印度、越南)的乐舞被划为“左方乐舞”,来自朝鲜半岛(包括渤海)的乐舞被划为“右方乐舞”。左方乐舞在表演时着(_____)、向前或后退时先起左脚,右方乐舞在表演时着绿装,向前或后退时先起右脚。
A、白装
B、黄装
C、红装
D、蓝装
答案:C
5、(1分)10世纪时,在日本贵族中流行着一种在音乐伴奏下的“吟唱”。其伴奏用的乐器比较简单,往往只一种或两种。“吟唱”又分两类。一类是吟唱日本各地民间的歌谣,此形式称‘催马乐’,一类是吟唱(_____),此形式称‘朗咏’。‘催马乐’的风格明快直白,‘朗咏’的风格悠远高亢。11世纪以后,“吟唱”作为为“管弦吟唱”的一部分被正式列入雅乐的演出中。
A、汉赋
B、和歌
C、汉诗
D、俳句
答案:C
6、(1分)在日本的古代,神乐是神人交感的重要手段。奏乐起舞取悦于神,神就可以为人带来更多的收成、更多的幸福。在古代,神乐祭的时间长达七天七夜,后来改成三天三夜,现在改为两天一夜。神乐的演奏必须在露天进行,通常是在皇宫的庭院里。此时要搭设临时的神乐舍,地表要铺上(_____),要点上迎神的篝火。神的所在位置在北面,神坐北朝南。演奏者居南朝北。东侧排列有神官,西侧排列有神乐的演奏者,称之为舞人。神乐祭分三个步骤:迎神(由神官出场主持),娱神(由舞人出场演奏),送神(由神官出场主持)。
A、三合土
B、地毯
C、草坪
D、白砂
答案:D
7、(1分)《万岁乐》是左方乐舞的重要曲目。据说此曲是(_____)、隋炀帝、武则天等人所作。舞人们穿戴凤凰装束来进行表演。这是因为传说在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时候,凤凰们就会落下来,口称“贤王万岁,贤王万岁”的口号。此曲的格调华美欢快,是天皇即位大典上一定要演出的曲目。
A、女娲
B、尧帝
C、神农氏
D、汉武帝
答案:D
8、(1分)《兰陵王》这个曲目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在公元6世纪的中国(_____),有一位兰陵王长恭,是一位英勇的大将,且十分美貌。在战斗中,兰陵王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将自己的美貌用凶猛的龙的面具遮掩起来,结果每战必胜。后来,这个美好的传说被人们编排成乐舞流传。此乐舞流传至日本以后,兰陵王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并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10世纪时,兰陵王的故事被编排成乐舞。
A、河北
B、河南
C、山东
D、安徽
答案:A
9、(1分)雅乐所用的乐器很好地保留了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痕迹。管弦的演奏阵容由16人组成。其中有两管笛子、两管筚篥、两管笙、两面琵琶、两张筝,一面鉦鼓、一面太鼓、一面鞨鼓。两面大太鼓。雅乐中所用的笛子有三种,一是龙笛,上有8孔,也称横笛,长40公分,内侧涂有红漆,传自于中原,主要用于演奏唐乐。第二种是高丽笛,长36公分,传自朝鲜半岛,上有(_____)孔,主要用于演奏高丽乐。第三种是神乐笛,也称太笛,长45公分,主要用于演奏日本固有的神乐。
A、7
B、8
C、6
D、9
答案:A
10、(1分)雅乐中所用的笙、琵琶、筝分别传自于中国,主要用来演奏唐乐。在管弦的演乐中有三个打击乐,来自中原和半岛,其中的太鼓由牛皮制作鼓面,古时的中国用来对士兵发出前进的命令。其中的钲鼓由金属制作,古时的中国用来对士兵发出(_____)的命令。其中的鞨鼓由马皮制作鼓面,可能为古时的靺鞨人所用。
A、决死
B、后退
C、卧倒
D、蹲下
答案:B
第4章课后测试
1、(1分)在9世纪之前,日本的绘画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绘画的模仿,当时的人们把这种画称作(_____)。但是进入9世纪后半就不同了。人们开始要求在绘画上表现日本民族自己的情感和审美特色。在题材上,更多地表现日本的历史故事、社会风俗、山水花鸟;在构图上更趋于平远、宽阔、舒缓;在色彩上富于明丽、调和、装饰性,多试金箔、金泥。绘画的用途开始倾向实用,开始用于装饰贵族的宅邸的墙、纸拉门、屏风、杉木门上,还有点被用于贵族的扇面上、信纸上。人们把这些与中国画的主题、构图、色彩、用途有差异的绘画称做“大和绘”。
A、中国画
B、唐绘
C、中国绘
D、唐画
答案:B
2、(1分)大和绘的诞生与日本独特的家居建筑的形成关系密切。大约于9世纪定型的日本(_____)家居建筑的四壁中的三壁采用可拆卸的木隔栅--障子拼装而成,在大房间的内部,再用可以施画的纸隔扇--襖、屏风等分割出各种功能性空间,这样的居室内部空间便成为了大和绘的展示空间。
A、寝殿式
B、书院式
C、和式
D、日本式
答案:A
3、(1分)日本大和绘中除了有障子绘、襖绘、屏风绘的画种之外,还有(_____)。由于日本的房屋居住结构缺少固定的墙壁,不适宜悬挂从中国传来的竖版挂轴。古代的日本人不得不平常时把绘画收好,待欣赏时再取出来,并要平铺在榻榻米上欣赏。又由于宽敞的寝殿造式房屋结构铺设有榻榻米,可以让画面大面积展开,促使这一画种的横幅很宽。画的标准尺寸为:竖0.32米、宽17米。
A、卷子画
B、手卷画
C、横轴画
D、绘卷
答案:D
4、(1分)在日本的绘卷作品中,《源氏物语绘卷》最为著名。它依据《源氏物语》的(_____)的故事内容,从每回选出1—3个精彩片段,先用优美的文字在点洒着金银箔和金银砂的料纸上书写其故事情节,然后画出这一精彩片段的画面。其文字与绘画具有同等的艺术欣赏价值,并且绘画的情节内容常常依存于文字的描述。
A、120回
B、54回
C、52回
D、80回
答案:B
5、(1分)绘卷的欣赏方式是铺在榻榻米上观看的,这要求画家的视角也必须是从上向下的。这种独特的需求催生出了一种独特的(_____)的手法。
A、脱顶式
B、鸟瞰式
C、直观式
D、脱顶鸟瞰式
答案:D
6、(1分)《源氏物语绘卷》人物眼睛的“引目“是由多次用笔,由淡至浓而完成的。再仔细看眼睛里大都画有眼珠。夕雾在看信,眼珠靠下,显出了专注的神情;云居雁要去夺信,眼珠靠中间,显出了嫉妒的神情;(_____)被两位公子追求,显出了兴奋的神情;柏木紧闭眼睑,显出了绝望的神情。
A、女三宫
B、紫上
C、大君
D、浮舟
答案:D
7、(1分)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日本的屏风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日本的房屋设计多为大开间式,读书、休息、吃饭、娱乐等空间都需要用屏风来临时构置,所以屏风及屏风画在日本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屏风画的画面往往由(_____)组成,分为左右两只。观赏者可坐在两只屏风的中间尽情地欣赏其绘画的艺术。
A、12曲
B、8曲
C、10曲
D、16曲
答案:A
8、(1分)8世纪初,日本有一位(_____),因景仰中国文化,将自己所在的京都的右半部命名为长安,左半部命名为洛阳。后因其城市的发展不均衡,被命名为长安的地区衰落,被称为洛阳的地区及其以东地区获得大发展。由此,京都的老街便被称作洛中,新街被称为洛外。《洛中洛外屏风绘》即是以描写京都风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A、圣武天皇
B、嵯峨天皇
C、雄略天皇
D、后小松天皇
答案:B
9、(1分)上杉本《洛中洛外屏风绘》高160.5㎝,宽323.5㎝,由两只12曲组成。整个作品用由金箔组成的(_____)来推进时空的转移。这种遮掩一部分画面的手法是大和绘的一种独特的手法。它可以起到节省场景描绘、聚焦中心内容、增强装饰的效果,可以在一幅画上表现多时段的内容。
A、云雾
B、源氏云
C、沙滩云
D、云海
答案:B
10、(1分)可以说,《洛中洛外图》是一幅反映了(_____)末京都社会生活的历史图卷。在艺术上,它细密浓绘,金云蔽日,色彩华丽,充满装饰性、动感、现实感,气魄之宏大在日本绘画史上史无前例。成为日本大和绘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A、16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13世纪
答案:A
第5章课后测试
1、(1分)能乐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难被理解的戏剧。有的西方人士客气地把能乐描述为“会动的雕塑”,有的不客气地把观赏能乐比做“是对罪犯最好的惩罚”。其实,能乐本身很难说是一种舞台戏剧艺术,神社中的祭祀神事才是它的最适宜的归属。能乐不是用于观赏的,而是一种(_____)。
A、文化活动
B、娱乐活动
C、村落活动
D、神人交感的仪式
答案:D
2、(1分)据日本最古老的史诗《古事记》的记载,日本全土有800万个神,他们以各种方式不失时机地出现,保佑着人们风调雨顺的和平生活。由于800万个神都是游动不定的,所以,日本的祭神活动有迎神、祭神、(_____)三大程序。
A、拜神
B、娱神
C、送神
D、供神
答案:C
3、(1分)古代日本人相信万物均有灵性,由此800万个神便没有了形象。神社里神龛的门总是紧闭着的。神龛里往往是空的,或是放有一块石子,石子被认为是神灵乐于附着的地方。或是放有(_____),这种物件可折射万物的形象,被看作万物的结晶。
A、一面镜子
B、一把铜剑
C、一块勾玉
D、一块水晶
答案:A
4、(1分)在日本村落的频繁的神事活动中,为了更直观地表现神的到来,为了满足村民的要求,就要有一个人来扮演大神的角色。在人们的想象中,大神的面孔肯定与人不同,所以扮演大神的角色的人一定要戴上假面具。但在早期,大多数村落没有假面具,是由村中的长老担任大神的角色的。久而久之,神的假面就定位在了慈祥的、面带福气的老人的形象上。面具的名称也叫做“(_____)”。
A、小面
B、翁
C、三番叟
D、傩面
答案:B
5、(1分)至14世纪末,在室町幕府的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大力支持下,在观阿弥、(_____)两位能乐大师的改革创意下,能乐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迈上了艺术发展之路。随着能乐的发展,其内容加进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学如唐诗、宋诗及日本古典文学如《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的故事内容,其曲目增加至200多个,成为了一大戏剧系列。但直至今天《翁》这一曲目仍然是能乐演出中最高档次的曲目。
A、能阿弥
B、艺阿弥
C、世阿弥
D、千利休
答案:C
6、(1分)与一般意义上的演出舞台相比,能乐的舞台有四个特点。一是没有幕,剧情中的角色均从远方走来又回到远方去。二是没有布景,作为永久的装饰,舞台的后壁画有(_____)。三是进深大于面宽。四是设有廊桥,廊桥是能乐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从“神界”走至“人间”的必经之路
A、一棵松树
B、一丛竹子
C、一把扇子
D、一片樱花
答案:A
7、(1分)典型的、绝大部分的能乐曲目分为上半场、下半场两个部分。在上半场主角表现的是神的化身,在下半场主角表现的是神的自身。能乐按剧情的展开程度,分为序、破、(_____)。
A、结
B、急
C、收
D、成
答案:B
8、(1分)文戏的主角是一些执迷于情念的女亡灵。最著名的文戏叫(_____)。说有一个僧人路过在原野平夫妻的墓,便念经悼念起来。这时一位女子也手中拿着花、水筒前来吊唁。二人攀谈起来,谈起了在原业平与其妻子相敬如宾的往事。忽然,其女子说:“其实我就是在原业平的妻子。”然后下场,下半场开始后,其女子穿着在原业平留下的衣冠、跳起怀旧的舞蹈,最后消失在黑夜里。
A、《高砂》
B、《井筒》
C、《敦盛》
D、《隅田川》
答案:B
9、(1分)由于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在文化传统上有着极高度的(_____)。人们在体味一种艺术时,往往不需要再去听前因后果,而是只欣赏其中的最精彩的部分,那就是属于情绪、情调的部分。就好比有一首很长的叙事诗,人人知晓,那么,演员在诵读的时候,就不需去从头到尾地读,而是截取其中最煽情的那么几句,点到为止就好。
A、基础知识
B、理解能力
C、认同性
D、感受能力
答案:C
10、(1分)“小面”是专用于美女角色的能面,它的眉毛几乎在头顶,眼睛细长,甚至到太阳穴,鼻子又宽又大,嘴角上下分离,下巴高高隆起,若现实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面孔,谁能说她是美女呢。但能乐正需要这样一个现实中没有的形象,以引导观众脱离现实的世界,走向虚幻的世界。在演出过程中,演员将面具轻轻向上抬,被公认为是高兴的表情,称之为(_____),相反被公认为是悲伤的表情,称之为“阴”。这种审美方式是外国人难以找到同感的。
A、“晴”
B、“抬”
C、“阳”
D、“扬”
答案:A
第6章课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