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社会超星尔雅答案2024
法律与社会复旦大学超星尔雅答案,超星法律与社会网课答案
1.1从法理叙事到中国问题
1【单选题】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一般理论和(C)。
A、法律理论
B、特色理论
C、中国问题
D、制度问题
2【多选题】从法律上理解,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三个核心的要素是(ABD)。
A、契约自由
B、市场制度
C、合同制度
D、产权保护
3【多选题】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中的一般理论部分着重阐述法律与社会关系的(ABC)。
A、基本知识
B、概念
C、原理
D、结论
4【判断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法律和社会的意识是本课程的目的之一。√
1.2从革命到改革,从制度到法律(一)
1【单选题】改革更多的是依赖(B)来推进的。
A、暴力手段
B、制度
C、法律
D、意识形态
2【判断题】物的交换是现代社会才有的。X
3【判断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赖血缘关系可以不用制度来约束。X
1.3从革命到改革,从制度到法律(二)
1【判断题】在看待人类文明进步的时候,我们不能否定革命,也不能扩大革命的意义。√
2【判断题】从宪法上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3【判断题】法律的作用主要是限制权利。()X
1.4马克思主义法理
1【单选题】西方在学术生产、科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C)理论。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自由主义
D、形式主义
2【单选题】自由主义看待法律社会的时候,总是从(A)出发。
A、个体
B、社会
C、市场
D、政府
3【判断题】在自由主义的观念里,国家价值归根结底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4【判断题】从法律角度来看,洛克和孟德斯鸠实际上在表达一种自由主义思想。√
2.1引言
1【判断题】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法律的时候,从法理的角度讲,在西方表现得更为完整。√
2【判断题】革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社会同样可以跨越。X
2.2自然法学的法律观(一)
1【多选题】若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法律,须遵循的前提是(BD)。
A、法律是一种超越人类所制定的规则之上的更高的法律体系
B、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动物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依赖于血缘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依赖于地缘关系
2【多选题】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也包括(ABCD)。
A、皇帝的命令
B、元老院的告示
C、成文法
D、一些习惯法
3【判断题】自然法学的法律观认为法律或是整个世界所固有的,或是神造的,或者源于一种抽象的人性。(√)
2.3自然法学的法律观(二)
1【单选题】自然法的特征是超验、超越、普适、永恒、正义与客观。下列哪句话并未体现自然法的特征。(C)
A、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将适用于所有的民族,适用于各个时代。
B、人在任何事物上都依赖于造物主。
C、人与人的关系从身份关系走向契约关系。
D、上帝所规定的只是建立在那些正义关系中国的法律,这些关系存在于事物本性中,先于任何实在法规。
2【判断题】在近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契约关系,没有身份关系。(X)
2.4自然法学的法律观(三)
1【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与自然法学的衰落与复兴无关?(C)
A、社会结构
B、制度体系
C、民族主义
D、价值选择
2【判断题】从总体上讲,自然法的哲学基础来源于世界的两分,即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其中现实世界是高于理念世界的。(X)
3【判断题】改革下的革命是通过制度的调整来实现的,比如罗斯福新政。(√)
2.5实证主义法律观(一)
1【多选题】实证主义法律观兴起的背景是(ABCD)。
A、形而上学的哲学基础发生了动摇
B、近代实验科学的影响
C、理性的工具化趋势
D、事实与价值之分
2【判断题】分析法学习惯于采用政治的角度来看待法律。(√)
3【判断题】分析法学流派把法律简单的等同于成文法。(√)
2.6实证主义法律观(二)
1【多选题】旧分析法学的基本主张是(ACD)。
A、一般法理学的研究范围是分析实在法的共同概念
B、吸收了自然法学的一些理念
C、法律是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
D、法律与道德在概念上是分离的
2【判断题】现代国家的法理学强调的是权利对权力的限制。(√)
3【判断题】新分析法学与旧分析法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分析法学不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区分。(√)
2.7法律社会学(一)
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社会学基本观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法律并不是一种孤立的事物,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B、法律社会学认为法律是一种封闭的逻辑体系。
C、法律社会学关心研究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即“行动中的法律”。
D、法律社会学认为并不存在抽象、普遍、永恒的自然法。
2【判断题】法律社会学有两个关注点,一是主要关注展现在官员,特别是行政和司法官员行动中的法律,二是关注一般人的行为,即社会中普遍人们实际遵守的规则。(√)
2.8法律社会学(二)
1【多选题】关于社会是法律的基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C)。
A、法律运行于社会中。
B、法律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C、法律反映人类的社会需要。
D、法律反作用于社会。
2【判断题】法律会反作用于社会。√
2.9小结(一)
1【多选题】在当今社会,法的社会性表现在(ABC)。
A、公共利益的维护在法律体系中的正当性。
B、社会保障的立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C、政府权力的有效性
D、法的阶级性
2【判断题】从自然法学到分析法学告诉我们法与法律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2.10小结(二)
1【多选题】从社会的视角看待法律的意义,体现在ABC
A、更准确地理解法律
B、更有效地实施法律
C、使法律发挥更好的社会效果
D、强化法的阶级性
2【判断题】在强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价值的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法的有限性。(√)
3.1社会变迁及其对法律的影响(一)
1【单选题】社会变迁及其对法律的影响,是围绕法的(D)来展开的。
A、普遍性
B、确定性
C、形式合理性
D、现代性
2【多选题】概括来说,法的现代性体现在(BCD)。
A、形式合理性
B、个人权利
C、民族国家基础的现代认同
D、工具理性
3.2社会变迁及其对法律的影响(二)
1【判断题】罗斯福曾总结消极权利是指个人免于贫穷的权利,积极权利是指个人免于恐惧的权利。(X)
2【判断题】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社会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一个新的法理和新的法律形成的过程√
3.3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一)
1【单选题】(B)是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
2【多选题】法的历史类型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历史类型是法的发展的特殊形式。根据法产生的经济基础、法所体现出来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可以将法的历史类型分为(ABCD)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制法
D、社会主义制法
3.4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二)
1【单选题】《共产党宣言》是(A)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判断题】法的本质是阶级性。√
3.5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类型学说
1【单选题】“不管立法还是法的实施都受到情理的高度影响,但是裁决结果是可以预测的”这句话是对(B)的解释。
A、形式理性的法律
B、实质理性的法律
C、形式非理性法律
D、实质非理性法律
2【多选题】以下属于法的类型划分标准的是(ABCD)。
A、形式标准
B、实质标准
C、理性标准
D、非理性标准
3【判断题】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法治是以形式理性法律为前提的。√
4【判断题】近代官僚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实施机构的突出标志。√
3.6昂格尔的法律类型学说(一)
1【多选题】以下属于昂格尔的法律类型学说的是(BC)。
A、习俗法
B、习惯法
C、官僚法
D、奴隶制法
2【多选题】昂格尔的法律类型学说的划分标准的是法律是否具有(ABCD)。
A、公共性
B、实在性
C、普遍性
D、自治性
3【判断题】罗伯特·曼加贝拉·昂格尔是英国当代著名法学家。X
3.7昂格尔的法律类型学说(二)
1【多选题】以下选项属于官僚法法律特征的是(ACD)。
A、公共性
B、普通性
C、实在性
D、自治性
2【判断题】昂格尔认为,习惯法广泛存在与前国家阶段的社会。√
3【判断题】法律秩序的普遍性意指立法的普遍性和法律适用的一致性。√
3.8昂格尔的法律类型学说(三)
1【判断题】人类社会法的类型都在寻找一个好的社会与好的国家。√
2【判断题】个体自由和社会平等在法理和法律上是完全一致的。X
3.9小结
1【单选题】现代社会法律类型有普通法法系和(C)。
A、特殊法系
B、一般法法系
C、大陆法系
D、民族法系
2【单选题】普通法法系的法律渊源是(A)。
A、判例法
B、习俗法
C、习惯法
D、官僚法
3【判断题】制定法代表国家垄断了立法权。√
4【判断题】法典法是大陆法法系的法律渊源。√
4.1孟德斯鸠的政体学说
1【单选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关于法律与政体关系的理论并未涉及的政体是(B)。
A、共和政体
B、君主政体
C、专制政体
D、僭主政体
2【多选题】法的现代性法理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在于(ABC)。
A、民族国家
B、个人权利
C、程序主义
D、权利人格化
3【判断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于“法律与政体关系的理论”这一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启发我们关于法与政体的思考。(√)
4【判断题】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与洛克的《政府论》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从法律与地理环境、法律与法律的关系过程中思考法律与政治的关系。(X)
5【判断题】孟德斯鸠关于共和政体的认识与我们现今所说的共和政体是一样的,都是指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利的政体。(X)
4.2三种政体的原则与特质
1【多选题】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的政体原则是美德,其中民主政体的品德是(ABCD)。
A、爱祖国
B、爱民主
C、爱平等
D、爱俭朴
2【判断题】孟德斯鸠认为君主政体的政体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政体原则是恐怖。√
3【判断题】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的背后反映出从法律的角度表达对公共权力的法律约束。(√)
4.3民主与立法、法律实施(一)
1【单选题】从现代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讲,权利的正当性来自于(A)。
A、民主
B、平等
C、武力
D、选举
2【判断题】法律意义上的民主的核心是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同意基础之上的政治体制。(√)
3【判断题】现代社会的君主政体与传统社会的君主政体是一致的。(X)
4【判断题】在一般情况下,民主体制有利于实行法治,民主程度越高,法治水平就越高。(X)
4.4民主与立法、法律实施(二)
1【多选题】现代法及其现代法律的建构过程仰赖于立法的(BC)和()。
A、精确性
B、科学化
C、专业化
D、公开性
2【判断题】民主政体为现代法律提供的价值为法律要在最大限度承认个人的权利。(√)
3【判断题】民主政体为现代法律体系建构提供了新的方向,即使公共权力受制于或服务于人民的利益。(√)
4.5法律与权力结构(一)
1【判断题】现代宪法总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维护和保障。(√)
2【判断题】在现代国家中,有些国家的人民主权是由直接民主的方式来实现的。(X)
3【判断题】现代政治形态是建立在人与人依附性关系的革命的基础之上。(√)
4.6法律与权力结构(二)
1【单选题】现代国家法律上讲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通过(B)来让权利的有效得以实现。
A、行为法
B、组织法
C、监督法
D、救济法
2【多选题】从纵向上看,现代社会公共权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CD)。
A、连带关系
B、均衡关系
C、单一制
D、联邦制
3【判断题】议会内阁制即是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存在连带关系。(√)
4.7法律为现代政治的贡献
1【判断题】法律为现代社会构建了不同于传统政治的法理逻辑和法律体系。(√)
2【判断题】20世纪之后,严格法治走向了程序法治。(√)
5.1法律与经济的互动
1【单选题】20世纪时曾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C)。
A、自然经济形态
B、市场经济形态
C、计划经济形态
D、产品经济形态
2【判断题】法律体系的有效运行指的是法治体系的实施。(√)
3【判断题】在现代社会中,私法变得越来越不重要。X
4【判断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法律体系化过程伴随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
5.2法律与自然经济
1【判断题】自然经济有产生完善民商法律的生产力基础。(X)
2【判断题】在自然经济下,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法律的重要社会功能是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稳定。(√)
3【判断题】在自然经济下,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关系,由这种依附性关系产生的敬畏和崇拜成为次序的来源,因此法律是通过敬畏和崇拜表现出来的。(√)
4【判断题】在自然经济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配置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族和等级色彩。(√)
5【判断题】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西方的奴隶制与中国的地主—农民结构是一样的。(X)
5.3法律与计划经济
1【多选题】在计划经济下,经济领域法律缺少(BCD),真正起作用的是数不清的行政指令,甚至是个别领导人的指令。
A、规范性
B、确定性
C、统一性
D、可预测性
2【多选题】在计划经济下,公共权力本身是(BC),这必然会带来法律的虚无主义。
A、非人格化
B、人格化
C、虚无化
D、世俗化
3【判断题】在计划经济下,经济关系是垂直的,经济活动以纵向为主。(√)
4【判断题】在计划经济下,人们之间的冲突与纠纷(刑事犯罪除外)也很少经过法院,往往是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指令或通过政策予以处理的。(√)
5.4市场经济与社会活力
1【多选题】市场经济为现代法的成长提供了内容,其核心内容是(AB)。
A、产权
B、契约
C、民主
D、平等
2【判断题】在市场经济下,交易交换方式日益活跃为法律的需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人们对法律的依赖变得越来越深。(√)
3【判断题】由于市场经济需要交易的稳定性、安定性,因此它要求法律运行稳定、可靠,具备可预测性。(√)
4【判断题】市场经济为法律体系化提供了动力,但真正的法律体系并不是在市场经济下形成的。(X)
5.5市场经济与多元秩序
1【单选题】总体而言,(C)是与法治的实行比较相适应的经济形态。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产品经济
2【判断题】在某种意义上,遵循习惯和惯例有利于弥补法律体系化的有限性。(√)
3【判断题】多元秩序既要致力于为社会活力提供规范,也为社会合作提供保障,因此多元秩序不能否认道德和习惯、惯例。(√)
5.6小结
1【多选题】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法律体系必须要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ABC)。
A、个人权利
B、有限政府
C、契约自由
D、全能政府
2【多选题】在构建现代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守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我们要(BCD)。
A、提倡有限政府
B、延续公共利益
C、提倡有为政府
D、社会平等
3【判断题】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法律体系,我们必须要承认基于市场经济而来的现代法律体系的内容、价值与体系化的诉求。(√)
6.1何为社会分层
1【单选题】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D)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A、自然资源
B、政治资源
C、经济资源
D、社会资源
2【判断题】当社会分层无法给社会流动提供充足的空间时,社会结构就会面临革命的问题。(√)
6.2社会分层机制
1【单选题】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需要社会活力,社会活力的核心是确认(B)。
A、产权正当性
B、个人自由
C、契约自由
D、社会差异
2【单选题】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需要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在法律上讲,有效的合作强调的是如何维护和延续(A)的问题。
A、公共利益
B、社会保障
C、环境安全
D、社会安全
3【多选题】社会分层机制的形成与(ABCD)有关。
A、社会制度
B、社会分配规则
C、社会流动性
D、社会文化
6.3社会分层的形成过程
1【判断题】社会分层机制的形成与社会流动性有关。(√)
6.4法律在社会分层中扮演的角色
1【多选题】法律在社会分层当中扮演着(AC)的角色。
A、促进者
B、否定者
C、平衡者
D、约束者
2【判断题】经济性立法促进了社会分层。(√)
6.5社会形态五分法
1【判断题】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6.6社会形态三分法
1【单选题】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下列不属于这三种社会形态的是(D)。
A、人的依赖性社会
B、物的依赖性社会
C、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人的独立性社会
2【单选题】依据社会形态三分法,共产主义社会应该充分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完成(A)的基础之上。
A、政治解放
B、社会解放
C、按需分配
D、生产资料公有制
6.7法律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1【判断题】主要的法律类型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
6.8通过组织实现法律
1【单选题】作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B)属于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的行政权,但也承担部分司法职责,参与刑事案件的绝大部分侦察任务。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司法行政机关
D、人民检察院
2【多选题】法律组织是根据法律设置的专事立法、司法、执法职务的专门机关和组织。我国的法律组织包括(ABCD)。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3【判断题】现代法院的根本的任务是审判。(√)
7.1引言
1【单选题】17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是(C)。
A、城邦国家
B、联盟国家
C、民族国家
D、世界政府
2【判断题】在人类社会的制度建构中,法律不是唯一的要素。(√)
7.2立法的含义和本质
1【判断题】广义的立法仅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X)
7.3立法权和立法体制的含义
1【单选题】立法体制是立法权配置的制度,其核心是(D)。
A、立法权载体
B、立法程序
C、立法权运行
D、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2【多选题】从规范意义上讲,立法权指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ABC)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力。
A、创制
B、修改
C、废止
D、解释
7.4立法权配置的内在逻辑
1【判断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立法体制明确指出一定级别以上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不具有立法权。X
7.5立法程序与基本原则
1【多选题】现代立法程序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民主参与原则
B、充分审议原则
C、效率原则
D、多数裁决原则
2【判断题】与传统国家不同,现代国家在立法程序上强调公开与公布原则。√
7.6当代中国立法过程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当代中国立法一般过程中表决公布法案环节的是(A)。
A、确定提请审议的机关
B、会议审议法律案
C、表决法律案
D、公布法律
2【单选题】2016年6月,(B)标志着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A、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C、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D、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3【多选题】以下属于当代中国立法一般过程中启动立法程序环节的是(ABCD)。
A、制定立法规划
B、确定提请审议的机关或牵头起草单位,起草法案
C、开展立法调研,征集各方意见
D、完成起草,列入立法程序
4【多选题】民法典立法中出现的博弈主要是指(ABCD)。
A、法律体系内部协调问题
B、法典内容本身的观点相持
C、民法典本身衔接问题
D、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带来的博弈
7.7如何看待法律供给